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2:18    次浏览
□青岛日报/青报网记者薛华飞4月2日下午,高新区紫荆苑宾馆,王建江在创客节联欢会的现场忙前忙后,看到熟人只能匆忙地打个招呼。在场上表演的,在场上观看的,其实都是这场演出的组织者——这是一场真正由创客们自发组织的一台演出,大家参与的方式也很新潮:众筹。这些创客们自称“贝客”,他们的组织叫“贝客汇”,现在这个群体已经有300多人。这些创客们为什么要众筹一场演出?源头还要从王建江过年时在微信群里发的一条信息说起。给创客注入一种精神从1998年开始创业的王建江,在一群80、90后的创客中,经历算得上资深了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王建江更清楚创业的艰辛,他希望能用一种实实在在的方式去帮助他们,让他们更好地成长,“年轻人有着足够的创业激情,但是要让他们把这种激情变成一种能够持续下来的热情,需要一种精神,一种互助和分享的精神。”最初,王建江想的只是举办一次创客联欢会,让创客们有一次能够互相认识和了解的机会。于是,春节期间“贝客”们在微信群里抢红包的时候,王建江第一次提出了春节后举办创客联欢会的想法,瞬间得到了一致赞同,并且迅速确定了举办的方式:众筹。“这样的黏合度才是最高的,所有人都会觉得,这是我们自己的活动。”王建江坦言,活动的费用如果让其中某一个企业来承担,也并非不可以,但是这样就失去了意义,“我们需要把所有创客的活跃度调动起来,你不是参会者,而是参与者。”痛并快乐的筹备这样的参与感在整个筹备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2月底,王建江召集大伙儿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,20多个人分成媒介组、节目组、设计组等六个小组。为了准备这次活动,被“贝客”们戏称为“总把头”的王建江,暂时撂下了自己青岛智合商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的所有工作,不定期召集筹委会成员开会,有时所有人,有时几个人,“想到问题就开会”。也是在筹备过程中,王建江逐渐发现仅仅一次“创客联欢会”实在太过单一,难以给如此庞大的创客群体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,于是想到了做成创客节的形式,“因为节日是一种持续进行的活动,可以让彼此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立体丰富。”“每天早晨七点起床,晚上十一点回家,一点业余时间都没有”,谭超是此次筹委会会务组成员,住在市内的她天天往高新区跑,“外国客户打电话问我怎么样,我都开玩笑说‘挺好,我还活着’。”即便如此,这个外表看起来柔弱的姑娘依然被内心的那份力量支撑着,“准备了那么久,一直都觉得马上就要见到曙光啦。”这是我们的节日谭超的期待成为了现实。优秀项目路演、创业沙龙、“贝客汇”众筹联谊会、音乐会……创客节每天都有丰富精彩的活动不断上演。谭超也在创客联欢会上发布了她的“创客红”牌红酒,而从酒的名字到包装设计,都是众筹来的。“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让一个想法一个创意成为可落地的东西,才能给创客们前进的希望。”这才是王建江眼中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众筹,“要把创客节办成我们自己的节日。”作为联欢会众筹的企业之一,行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这次联欢会提供了一等奖的奖品——两台电动滑板代步车。“平时很少有这么好的机会,能集中向200多人展示我们的产品。”总经理刁会芳带领的年轻团队,亟须这样的平台。后续的活动还有很多,“创客大赛”暨智能硬件展示会、蓝贝创业训练营、贝客大讲堂……20多项活动仍将继续展示创客的风采,而由于“众筹”产生的影响力,越来越多的企业、组织开始找到“贝客汇”,希望能够进行合作。“这才是创客的力量。”王建江说。